近期,電視劇《沉默的榮耀》正在央視熱播引起廣泛關注。這部以吳石、朱楓、陳寶倉、聶曦等烈士為原型的諜戰劇,基于真實歷史事件創作的劇情,將隱蔽戰線上的英雄推向公眾視野。當觀眾為劇中的朱楓揪心時,這位從寧波鎮海走出的“中國紅色女特工”,其真實人生遠比劇集更震撼。
朱楓,原名朱貽蔭,1905年11月生于鎮海書香富商之家,優渥家境讓她自幼受良好教育。16歲時,朱楓考入寧波竹洲女子師范,在校品學兼優當選班長,與寧波最早的女共產黨員陳修良結為好友,進步思想的種子自此在她心中生根。
1925年“五卅慘案”爆發,日本資本家槍殺工人代表顧正紅、英國巡捕鎮壓示威群眾的暴行,激起全國抗議風潮。彼時年僅20的學生朱楓毅然投身反帝愛國運動,她走上街頭宣講慘案真相,號召市民支援上海工人罷工,組織同學募集筆墨、藥品送往前線。面對“偶爾用點公家物資沒關系”的勸說,朱楓顯露出公私分明的廉潔底色,嚴肅回應:“這些是老百姓的心意,是革命的火種,絕不能辜負。”
1926年,經陳修良推薦,朱楓成為大書法家沙孟海的弟子。沙先生為其改名諶之,字彌明,表示永遠光明磊落之意,這個名字朱楓一直沿用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革命烈士證明書》上亦寫著“朱諶之”。“朱楓”是她參加革命工作后的化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朱楓積極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她在家鄉舉辦義演義賣,組織抗日宣傳,開辦工藝傳習所救濟難民,還會同醫院職工救護受傷同胞。全面抗戰爆發期間,她毅然放棄舒適的生活,變賣家產,與愛人朱曉光奔赴抗戰中心武漢。
1938年冬,朱楓舉家回到浙江金華,捐資臺灣義勇隊和臺灣少年團800元。后朱楓夫婦把女兒朱曉楓送進少年團,一起趕赴皖南加入新四軍中村書店。由于當時日寇封鎖加劇,大后方革命出版物資和經濟都很困難,為采購印刷物資,朱楓曾變賣結婚戒指,換來3200元革命經費。1943年,她調至重慶新知書店“珠江食品店”主管財務,這家店是中共南方局重要聯絡點,她經手賬目清晰無誤,哪怕一張紙、一支筆都嚴格登記,常對同事說“公家的錢,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1944年,因內奸作祟,商行遭遇敵人破壞洗劫,大批同志被捕,朱楓就是其一。在獄中,朱楓沉著應對,經受住了嚴酷刑審,在組織營救下成功出獄。出獄后,哪怕因為被毒打傷到骨頭,行動不便,朱楓仍冒險深夜翻窗潛入已被查封的商行,取出暗藏于二樓會計室的支票和賬本,利用搶救出來的經費轉移出獄的同志們。
1945年春,久經考驗的朱楓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輾轉武漢、桂林、香港等地從事地下工作。
1949年,當新中國成立的曙光初現,她卻接到一項兇險任務:以探親為掩護,赴臺與潛伏在國民黨“國防部”的吳石將軍對接,傳遞臺灣防務絕密情報。1949年11月,她又受組織委派,登上香港“風信子號”客船,漂過海峽,以探親名義來到臺灣,開啟險象環生的地下工作。彼時香港特務密布,她每天早出晚歸嚴守秘密,將對身患肺結核的丈夫的思念藏在心底,只在信中寫下“組織的事比天大”。
憑著機敏和智慧,她與當時的臺灣地下黨最高領導人——中共臺灣省工委書記蔡孝乾順利接應,與投身革命的國民黨國防部參謀次長吳石取得聯系,成功獲取并傳回軍事情報。可就在她按指示轉移至沈家門、與家鄉鎮海僅隔一道海峽時,島內風云突變,蔡孝乾變節叛變。“逸兄、慰姊:別久頗以為念,遙維闔府康泰為頌,鳳將于月內返里一行......”這封寫于1950年1月14日的信,成為朱楓的絕筆手跡。一個多月后,朱楓被捕。
被捕后,朱楓決絕赴死。她從大衣肩襯中取出密藏的金手鐲,并把隨身的金制飾品一起折斷,和著熱水艱難吞了下去。對這樣的“硬骨頭”,敵人將其帶回臺灣搶救,以療養優待,試圖游說和感化。但朱楓始終對黨忠誠,不為所動。
1950年6月10日下午,臺北馬場町刑場,穿著小花旗袍的朱楓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英勇就義,年僅45歲。臨刑前被記者偶然拍下的照片里,她纖柔身軀透著撼人堅定。2011年7月,在兩岸各界的不懈努力下,這位為祖國統一大業獻出生命的“紅色女特工”,在飄零半個多世紀后,終于魂歸故土。
朱楓身上“公私分明、克己奉公、舍身報國、寧死不屈”的紅廉精神,是最寶貴的紅色財富。為讓這份精神落地生根,鎮海區紀委監委立足本地優秀傳統文化與紅色革命文化,打造具有辨識度的新時代廉潔文化。
在文化挖掘與創作上,編撰《威遠清風 梓蔭廉韻》廉潔教育讀本,講述以朱楓烈士為代表的先賢先烈事跡。目前,該讀本已成為全區中小學德育必學教材;該區紀委監委還聯合區教育局以《威遠清風 梓蔭廉韻》廉潔教育讀本為藍本,開展廉潔主題思政精品課程征集評選,通過課堂、研學、評選、展示等方式,讓學生沉浸式感悟廉潔文化;今年,還制作推出廉潔文化教育產品《“傳奇鎮中”背后的“硬核密碼”》,深度挖掘提煉千年文脈、革命血脈和百年學脈中以家國情懷為核心的廉潔文化因子。在陣地建設與實踐教育上,將“朱楓烈士紀念樓”打造為市級廉潔文化教育基地。依托基地及校園歷史遺跡,設置特色廉潔文化游線,組建“紅楓”宣講團,讓廉潔文化教育“搬出”講臺,成為“有風景的思政課”和“行走的廉潔教育課”。
從《沉默的榮耀》熒幕上的信仰之光,到朱楓烈士穿越時空的廉潔誓言,再到烈士故鄉蓬勃的紅廉文化建設,我們看到的是精神的賡續、信仰的傳承。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朱楓的紅廉精神將如明燈,指引人們堅守初心,我們要永遠地銘記和傳承革命先輩的遺志和精神,生生不息,讓紅廉薪火在中華大地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