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古鎮,當濃濃的AI氣息撲面而來,應該怎樣抓住這一機遇?浙江的答案是:來,到浙江來創新創業。
11月8日,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數字經濟產業合作大會,以“數智躍遷·AI驅動數字經濟新生態”為主題,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創新應用,吸引了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知名企業領軍人物、權威專家等齊聚烏鎮。會上,一批AI味十足的新項目順利簽約落戶。
引智 引資 引才
這幾天,水鄉烏鎮的AI濃度特別高。除了可知可感的AI體驗,還有實實在在的AI項目落地。
8日會上,104項簽約項目,總投資額突破1000億元,創歷年新高。同時,浙江精準對接外省在浙科研機構,敲定10余項數字經濟領域科研合作項目,合作金額超30億元。
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永久舉辦地的三大標志性品牌活動之一,數字經濟產業合作大會自2018年創辦以來,已經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產業合作的重要對接平臺。
浙江省經信廳數字經濟產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批簽約項目集中在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數字技術、智能制造等多個數字經濟領域新賽道,都是為浙江數字經濟發展加碼賦能的項目。
“我們的項目投資了50億元,主要做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部件和機器人傳動關節部件,這將是企業除主業外的第二、第三核心業務。”某控股集團相關項目負責人介紹。他進一步解釋,選擇落在平湖,是因為平湖是全國聞名的機床之鄉,有著非常好的產業基礎。
科大訊飛在金華投資的人工智能AIPC信創生產基地項目,也在當天簽約。這個總投資25億元的項目,將研發、生產“金華造”信創電腦、AIPC及行業應用一體機等全系列信創算力產品。
除了“引智”項目瞄準人工智能等新質生產力領域,此次落戶桐鄉的基金項目——桐鄉松禾清湛創業投資合伙企業,將重點投資人工智能領域相關的產業項目。
值得關注的是,本屆大會創新增設高層次人才“校(院)企雙聘”簽約環節。通過企業、高校與高端人才三方簽約,為企業提供高端智力支持。
當天,來自天能集團中央研究院的丁睿昱博士牽手湖州學院。“接下來我將在湖州學院進行為期半年的新能源領域的課程教學,并與學院共同研究一些新項目。”她說。
人工智能百花齊放
浙江是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熱土。除了“六小龍”,還有許多人工智能領域的探路人。
當天大會上,戴著最新款的AR眼鏡,杭州靈伴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向文杰走上講臺,與大家分享“AR+AI”眼鏡的最新探索。
“每次發言前,很多人都會問‘你的演講稿在眼鏡里嗎?’我想說,也就大半年的時間,輔助演講已經是靈伴AR眼鏡最基礎的應用了,”向文杰說,目前靈伴正在不少于10個領域推動“AR+AI”落地,比如應急、交通、消防、旅游等,“半年后,大家還能看到靈伴AR眼鏡在更多領域的應用。”
“就在今天上午,一位薩克斯愛好者問我,演奏薩克斯時樂譜能不能在眼前呈現,彈錯了眼鏡能發出提醒,這樣就能更好地訓練。我想說,太好了,這是我以前完全沒有想到的。”向文杰通過這個小故事告訴大家,當更多的用戶使用AR眼鏡,更多的開發者參與眼鏡開發,AR眼鏡的應用場景將會不斷拓展延伸。
身著一副淺灰色外骨骼具身智能產品,杭州程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王天輕松跳上講臺,臺下傳來聲聲驚呼。王天告訴大家,通過身著外骨骼具身智能產品,可以做到許多人力自身難以突破的事情,比如腿腳不便的老人可以自如行走、籃球愛好者可以成為灌籃高手等。
目前,程天科技已經與全球超過1500家醫療機構開展合作,探索外骨骼具身智能產品的應用。“我很期待,也在為此努力,希望未來有一天外骨骼產品能像穿衣服一樣,與人體人機合一。”王天說。
杭州安恒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王欣,則帶來另一種AI的探索。“這些年,我們看到互聯網的各類攻擊變得更加自動化、智能化,給我們防御側帶來新的挑戰,我們也需要通過一些新技術來解決安全問題,這里的新技術自然是指用AI來對抗AI。”他說。
與機器人搏擊、機器人寫毛筆字、機器人做咖啡等不同,透過這場數字經濟產業合作大會,我們又看到了AI在許多不同領域的探索和實踐。正是這些百花齊放的探索,推動浙江成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熱土。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規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營收4943.9億元,同比增長22%。
五大優勢發力AI
有人說,AI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個時代。當前,浙江正搶抓時代機遇,舉全省之力打造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高地。那么,為什么要來浙江創新創業?
理由相當充分。“用得上的大模型、豐沛的算力、優秀的人才、快速落地的應用場景和穩定的資本支持。”就在當天會上,浙江省政府相關負責人給出了五大理由。
比如說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發展的底座——大模型。截至今年10月,浙江已經有50個大模型通過了國家網信辦的備案。其中有大家耳熟能詳的DeepSeek,也有全球領先的通義千問系列模型,還有像螞蟻集團的百靈、新華三的百業靈犀等一系列的垂類大模型。
浙江擁有豐沛的算力。加快打造算力強省,浙江已經布局建設了一批萬卡智算集群,構建了長三角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全省的智算規模在全國排在第二位。比如就在烏鎮,建設了超算中心“烏鎮之光”,離烏鎮僅有50公里的平湖,還有潤澤信息港等。
優秀人才也是浙江的優勢。浙江通過開設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領域的相關專業,每年培養畢業生4萬多人。同時,浙江今年又成立了浙江人工智能學院,通過校企合作,培訓能夠調用算法、訓練模型的博士生。
應用場景豐富是人工智能時代浙江的明顯優勢之一。好比制造場景,浙江制造業發達,如今又率先探索“AI+制造”等場景應用,為人工智能企業提供多個精準、小切口的應用場景。現在已有14個案例入選國家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的典型案例。同時,浙江還有醫療領域、地理信息領域、石化化工領域、文化旅游等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
還有穩定的資本支持。浙江致力于打造覆蓋科創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投資矩陣,不斷加大力度投小、投早、投長期、投硬科技。目前,浙江省產業基金體系已經集聚了117只基金,總規模超過千億元,累計投資省內的項目達1684個,其中有101家企業已經成功上市,有371家企業被評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我們選擇落戶浙江,就是因為這里集聚了一批全球最頂尖和最專業的人才,并擁有非常好的產業基礎。”一項當天簽約的新能源項目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夏丹 通訊員 徐圣陽)